近日,国家统计局2019年各产业领域有关数据出炉,中药饮片加工产业的主营收入和利润都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产业发展面临危机。
(一)主营收入
过去二十年间,中药饮片产业规模突飞猛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以来,中药饮片产业增速迅速下降,进而在2019年增速突然掉头向下,2019年我国中药饮片工业主营收入为1933亿元,较上年同期负增长4.5%,也是整个医药工业里唯一出现下降的主要领域。
(二)利润状况
中药饮片工业利润率一直较低,多年来在6.5-8.5%间波动,远低于医药工业10-13%的平均利润。2019年中药饮片工业平均利润率为8.4%,仅相当于医药工业平均利润水平的63.6%,除中药饮片外,其它主要领域均在11%以上。中药饮片利润增速更令人担忧,2019年中药饮片行业利润大幅下降,利润同比增长-25.5%,遭遇史上最惨烈下跌。
(三)原因分析
中药饮片产业的剧烈下跌虽然从近年来才出现,但危机因素早已逐渐聚集发酵多时,直到这两年才集中显现。初步分析原因如下:
①中成药工业持续下滑
2016年以来,中成药制造业持续下跌,并逐渐导致压力向上游传导,对饮片工业产销产生不利影响。中成药制造业持续低迷,对原料饮片的需求与支付能力下降,直接压低了大部分工业饮片的销售增长,影响了中药饮片行业整体表现。
②医保支付承压近年来,我国医保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医保控费压力巨大。而饮片产业连续持续多年的高增长,饮片占医保支出比例也逐渐越来越高,必然引起医保部门的关注。如2018年8月,浙江省台州市发改委联合市卫计委、人社局、财政局,印发了《关于加强中药饮片价格管理等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统一饮片医保支付价格,坚持就低不就高原则,减轻群众看病负担。未来,针对中药饮片的合理用药和医保支付,中央和地方医保部门必将有所行动。
③监管、环保承压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在产品质量、生产合规以及环保方面要求的持续提升。近年来,来自监管和环保方面日益加大的压力,也是中药饮片行业必须面对并承担的。我国2014年收回中药饮片GMP证书20件;2015年为82件,2016年为76件,2017年为56件,2018年收回96张中药饮片GMP证书,占总量的43%。中药企业生产存在粉尘、废水、废渣、噪音污染等环境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环保要求提升,环保问题也日益成为中药饮片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监管和环保利剑高悬,有利于倒逼饮片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合规化生产及企业升级改造。
(四)未来预期风险
除了上述已经显现影响的不利因素,中药饮片产业还面临多项未来潜在预期风险。
①支持政策退出风险中药饮片是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集中体现,近年来获得了多项行业关键政策的支持,如:外资禁入、医保报销、保留药品加成、不占药占比等,但随着前期政策红利已经有效释放,未来面临政策逐步退出的风险。
②竞争危机医药产业被称为永不落幕的朝阳行业,在我国经济结构全面转型升级的背景之下,吸引了众多投资关注。当前,我国饮片行业企业众多,据国家药监局网站显示,截止2019年底,全国2310家企业具有中药饮片生产资质,竞争惨烈。
③信任危机中药饮片面临最深重的危机是信任危机。近年来,随着公众对医药健康产品和服务质量要求提升,对中药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中药尤其是中药材饮片的质量问题的报道,经常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重点。中药饮片在各类质量抽检、GMP回收占比均显得较为突出。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2019年国家药品抽检报告,2019年国家药品抽检中,中药饮片不合格批次占比为62.1%,远超过其他类型药品之和。中药饮片就像医药产业班里令人瞩目的“坏孩子”。
中药产业链长且复杂,监管资源有限,监管的缺位与越位都将会对产业发展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近日,有关部门公示了《中国药典》2020版“ 0212 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征求意见稿,拟全面检测植物类药材、饮片中33种农药残留,对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铅、镉、砷、汞、铜)限度提出要求,引发中药业界强烈关注。随着中药饮片“质量危机”的深化,公众和领导层难免会对中药产生质疑,“信任危机”随之而来,中药材饮片产业恐陷入危险境地。如果任由这种“信任危机”蔓延开来,甚至可能对整个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除此之外,中药饮片赖以存在的中药炮制理论,也面临着传承创新的重大理论危机;还面临着中药配方颗粒的替代等系列问题。多重因素叠加之下,中药饮片加工业已经站在了悬崖边上。近年来,一路高歌猛进的中药饮片产业,危机,或许才刚刚开始。 原文 作者:李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