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行业预估花费200亿
2019年8月,药典委发布中药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征集意见稿,规定植物类中药材、饮片所有品种需检验重金属5项,农残33项。
据悉,最新消息,药典2020版上农残、重金属已板上钉钉,要实施了。新版药典,2020年12月1日实施,距今尚有1年多时间,建议中药企业(含饮片、中成药)尽早布局准备,避免被动,也不要抱着侥幸心理等待了。
先算一笔账,要花多少钱。全中药行业花费200多亿。
新标准发布后,按GMP要求,必须配备相应设备,具备检测能力;要确保销售的产品合格,不然超标,处罚100万。
以下计算一下相关费用。
33项农残检测仪器费用:
液质质(三重四级杆)约180万、气质质(三重四级杆)150万;完成33项检测,需以上两台一组设备共计330万。按公示方法,无法批量检测,一天能检测约2批次原药材。
重金属检测仪器费用: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50万(不能批量检测)或者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130万(可批量检测);
单个企业最低购买费用:只购买一组农残、重金属检测设备380-460万。
实际满足生产运营费用:如按小企业每天来10批原料计算,不计算成品检测情况,农残每天只能测2批,需配置5组共计1650万;重金属购买一台质谱仪,130万,共计投入1800万能满足。如大企业,每天30批原料计算,不计算成品检测情况,需配置15组农残设备,共计约5000万;重金属质谱仪2台,230万。
也就是说,如满足企业正常运行,小企业至少投入1780万;大企业需投入5230万。
全中药行业投入费用:从整个行业来看,目前中药饮片企业约2200家、中成药企业约3000家;按每个企业最低投入购买一组仪器来计算:
全行业需购买液质质(三重四级杆)5200台,气质质(三重四级杆)5200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5200台或者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5200台。
全中药行业仪器购买需总投入:197.6亿-239.2亿元。
日常检测费用:单批检测费用约5000元(注:按试剂、耗材、人力等预估),除了购买设备的支出外,企业一年日常检测费用还要花多少钱。按一家小型饮片厂,一天10批,扣去节假日,一年算2500批吧(只计算药材、未计算成品批次;成品考虑直接数据引用。);一年单独检测农残、重金属费用1250万元。实际上大企业批次更多,费用更高。
除了仪器,企业还要提前干什么?
1、要正能量,推动农残、重金属标准实施:
不要骂娘,不要抱怨;没用的!认真执行,共同奋斗!农残、重金属有害人体!是社会发展趋势,是行业发展趋势!
2、减少品种!批量采购!批量生产!
品种多了,批次多了,成本太高。别搞几百公斤一批次,至少得上10吨一批,或更多。
3、中药种植源头管控:
深入种植源头,监督约束农户,严厉禁止使用禁用农药,建议质量追溯体系,确保农残、重金属合格。
4、积极投入农残、重金属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目前的方法太贵,检测效率也太低;伤不起,尽快开发出便宜、快速检测方法。
最后:各企业老板尽快拨钱,尽快下单购买仪器,仪器购买预计供不应求,要排队,避免没设备停产;尽快派人去产区,监督农民不要用农药了,尽快占领合格的中药货源,避免实施后无货可供。
评论:
1、小企业添置新设备需要1780万元计算,按5年折旧,350万元/年,使用维护成本50万/年,这样一来小企业增加费用400万/年。这部分费用要多少价值的产品来承担呢?如何转移给老百姓和医保呢?
是不是也就意味着一批小中药企业要关门大吉了
2、搞起中药的节奏,中小企业哪里承担的起这些费用,等着小企业死光,大企业垄断,价格立马上去。不搞质量,搞机器,拿西药的检测,来检测中药真得就对吗?这是造福百姓吗?
每次新版文件下来,仪器厂,制药机械厂就发横财一次!
不如直接点把中药饮片关了!
3、化学家,物理学家,各行的专家就是没中药学家,制定的中药标准能把中药引向何方!以中医理论指导的用药才是中药啊!
看似是对产品质量负责,实则掺杂个人利益在内,赤裸裸的派送仪器订单。
这样的话小饮片厂没有能力购买仪器,这几个品种就要停了!
4、以前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库存量大的单位因为检测不合格看来要报废了!
5、中药材种植估计要凉。改革开放30年那块都用了化肥、农药、注定检测不合格!
6、没有利益推手,就没200亿仪器的市场
7、稀缺中药,高价中药时代来到了!估计很多药农的中药卖不出去了!
8、我看不用买设备了,直接关门算了!
9、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一家企业可以经营全部中药 按照新药品法和新药典 这冲击是相当大 发现不合格 起步百万 一年才能挣多少?不知道受益的到底是谁
10、不知道砖家们有没有评估农殘、重金属对药品质量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如果没有影响或者影响不大,那么这种做法的依据又在哪里。药品本来服用量就小,一年也吃不了几回,农殘和重金属的管控应该重点在食品上,食品天天吃,食用量又大,这才是国家监管部门应该关注的重心。中药西化的管理,只会将中药这一民族瑰宝玩死。食品、药材种植源头问题解决了,才能真正解决绿色环保的问题,而不能将所有的问题都推给中药企业。
11、市场上大部分药材由于农残超标,重金属超称而达不到标准要求而不能药用,怎办?销毁!?!
首先要检测的是土壤而不是中药材,土壤不过关就别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