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全国隔离,人们天天查看武汉疫情进展,醒悟多多。
可以这样说:这次疫情是异常大的一场健康教育课、是一个产业升级的催化剂,它给了中医药一个大的发展机遇、给农业种植方向改变和效益提升创造了一次机会、它加快了逆城市化的进程和房地产泡沫的破碎,各大城市由抢房转向抢人,整个社会包括中国政府向现代化进程跨进了一大步!
一、观念的转变
中国自从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以来,市场经济本质是以钱为中心,一切向钱看,国人这30年始终把钱放在第1位。这种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经济发展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同时对钱的追求,也压到了一切,也出现了好多的副作用。
还好,这次疫情给国人上了一大课,不是钱是第1位的,而是健康是第1位的,这种观念,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过去,不管专家怎么讲,都没有改变国人追求钱的狂热,今天变了,好好的一家人,命没有了,还说钱有何用?历历在目,刻骨铭心!
人应当追求本来就是4个字”健康、快乐”,可喜!这回国人终于回归了人的本真上来了。
美国总统奥巴马,指挥伊拉克之战,但早上坚持跑步,假日还要带家人去度假,这就是事业与健康与家人关系的例证!
自后的中国人,可能少人去炫富和过度娱乐,变得深沉起来。
过去财富第一,今天健康第一。
这就是疫情给中国人的人生观带来的改变。
二、促进了产业升级
以往,每个国家到了产业升级阶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传统的观念、传统的产业,还有过剩的产能,很难改变,恐怕是10年以上甚至更长的时间,很多国家就此消沉。产业升级,对一个国家是一个大考,是一次鱼跃龙门。
这次疫情,因为被隔离,限制人群聚集,逼出了利用互联网办公办事及开会、逼出了用机器人代替人、逼出了网上交易、逼出了网上报表、逼出了“腾讯看点”和直播大面积推广等等。
如果不是疫情出现,要求全民迈到这一步,可能好多年。现在全民在家,孩子当老师教大人,一家人都会网上办事,整个中国竟然一个月跨到了这一步,真是想象不到!
三、由抢房子到抢人
中国的房地产狂建,早就该刹车了,房子已严重供大于求,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因为中国的房子一直在涨,前期买房者都发了大财,形成了全民抢房的热潮,又因为太多人抢房,又拉动了房地产商继续建房,这种恶性循环,一直刹不住车。
还好,这次疫情,不能去看房买房,停工停产不能赚钱、GDP下来,人们观念又转向了健康,整个房地产市场停滞,房价面临着普降,房地产的车终于刹住了!这对国家、对家庭、对买房者真是一件大好事!
可以这样说,自此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破碎,疫情就是一个分界点!
GDP都降了,你房地产难道会不降吗?
自后,大家可以看到各地房子陆续降价,房子严重供大于求真相暴露无遗!有很多房的人,因为无人接盘,特别是底商及门面房,因为交易去了互联网,没人租房,资产在手上,不能流动,找不到租户,成了负资产,一旦房子卖不出去,倒逼政府改变土地财政养公务员的政策,加快房地产税的进程,结果不好地段的房子,将成为包袱!一些人将成为有房无钱的“穷人”!
既然房子已不是抢手货,那么什么是抢手货呢?
中国正处在产业升级阶段,产业升级需要的是人才,没有人才,产业不可能升级,人才是第1位的,君不见“华为”花十几个亿,辞退了35岁下的老职工,朝气蓬勃的人才群体才是企业、城市、国家发展需要。
人才将成为下一步的香饽饽,下一步将出现企业、城市抢人的现象!
你这个城市,没有创业环境,就是一个高房价,创业的年轻人会来吗?凡是没有产业、没有创业环境,只有高房价的城市,房地产将一溃到底,过去中国出现“空心村”,之后,中国将出现“空心城”!
看一个城市房价是否撑得住,就看你那里高素质的年轻人数量规模和高素质的年轻人进入的速度。
四、中医药进入了一个大发展阶段
以前,国人把健康寄托在医院医生身上、疫情一场场大戏使国人终于搞明白了,没有特效药!应对疫情只有靠自身免疫力,整体调节免疫力还是中医药!被国人废弃的中医药,被人们重新重视起来!
过去,中医没有政治地位、没有话语权,总是被打击污蔑,国人30年西化教育,已经很少人相信中医了,中医没有了市场!前几年尽管党中央大力支持,但国人多数人还没有觉悟。这次疫情,大家看懂了,有了病,还是靠自己的免疫力,还是靠中医,这就是疫情给国人的结论!
相信的人多了,市场有了需求,加之中央力挺,政策支持,中医药会很快发展起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发达国家虽然在科技等方面很厉害,但在医疗方面,同我们几千年的中医药相比还是差的很远,这就是中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相对优势,中国政府、中国企业有了疫情中西医的比较,增加了自信,在产业升级阶段的中国会有好多效益不好、没有前景的企业,调整自己的方向,把中医药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
西医700万,中医40万,悬殊之大!如果按照中央说的“中西医并重”,又有多大缺口和发展空间?补上这个缺口,中药产业又是什么结果?
“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这将是今后大家看到的事实。
五、健康观念的转变----人数扩大、关口前移
许多人都知道笔者在中药行业几十年,接触这方面的人很多。疫情期间不断有人来电,让我帮助寻找中药提高免疫力的和清肺的产品,他们说:这段时间,那些娱乐明星下课了,中药清肺及提高免疫力的中药产品卖火了,火的一塌糊涂!不光是老年人吃,年轻人、身体好的人都在吃!
这真是异常可喜!
过去,中国人中只有退休的老人重视健康,很少见其他人群关注自己健康。疫情告诉国人:重视健康是每个人、每个阶段都应该做到的,不是有了病,才想起健康来,是平日就要注重健康、注重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健康是靠积累来的。
还有让国人醒悟到的是:注重健康,不是吃药,也不是吃保健品(可能以前被保健品坑惨了),而是吃有助于健康的中药食品,一定是食品!因为消费的对象是基本健康人,他们忌讳“药品”字眼,认为自己没病,不应当吃药,这是疫情期间暴露出来的新趋势。
想起广东人,家家户户吃饭,总是把中药调理的食材,根据季节和自身情况放进去,比如党参、当归、黄芪之类。这种风气有没有向北扩散趋势?向更大面积扩散趋势?
以上这些观念的改变,必然给中药带来更大的需求和更大的市场!
六、防疫体系、三级分诊、全民学中医
通过疫情的武汉失守,给全国人民健康和经济运行带来的影响来看,暴露了我们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不足。以往,我们是县和市一级成为一个独立的治理体系----块块治理结构,涉及到一二把手升迁、政绩的往往是报喜不报忧,敢于报忧者,我有司法权。
我们自从非典便建立起了全国的防疫体系,但这个体系终端到了县级,没有延伸到乡镇,更没有延伸到农村和社区,且2003年那时的防疫体系是按照传统的逐级上报的模式,涉及到政绩的要一二把手通过,这样逐级上报模式,耽误时间不说,往往掩盖了事情的真相。
通过中央指挥疫情之战来看,他将用加强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这两手(疫情如此紧张,中央还在开依法治国会议),改变这种块块治理的现状,提升治理国家现代化体系的水平和治理能力,让块块成为中央意志的执行者,这次会议给予了法官更多的权力和责任,块块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自后的防疫体系,将改变模式,采取现代化的区块链共享技术。村镇、小区填表,下层情况,中央一键点击便能看到,并且补足县以下空白短板。
12月28日,人大刚刚通过了“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法中强调了三级分诊制度,加强基层。之前,百姓小病在家门,大病去县医院。乡镇级医院门可罗雀,县医院人满为患。因为医疗要逐步施行免费了。所以,只有加强乡镇村一块,把普通病号拦下,只有真正大病才能去县级医院(后面专文论述)。
自后的乡镇医院及村卫生室,将有专人负责疫情上报及科普和专业管理,防疫将和三级分诊融合在一起,即和乡镇村医院,诊所融合在一起。
还有,在疫情中凸现了中医药的优势,现在我们中医人员严重不足,西医700万,中医四十万!最近下文强调乡镇一级最低有一名中医,可是全国乡镇一级基本上没有中医坐诊。在不增加编制和费用的前提下,如何补足短板?西医学中医将是解决基层中医数量不足的途径(防疫体系和基层医疗资金部分由政府支付和补贴)。
这次疫情将导致学校学生学中医、医院医生学中医、为子为父者学中医(君不见一人得病,一家人全没了!),全国学中医的一个热潮!
中国人终于回归到了自己该走的路上来了,这就是疫情给我们带来的贡献!
七、疫情将成为逆城市化进程的起点
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8000元的时候,相当一批富裕起来的人,就出现了既要工作又要享受生活,他们不愿再呆在拥挤的大城市里,愿到到空气好、自然环境好的城郊去,中国也到了这个时间段,加之五六十年代上班族到了退休年龄,他们在城郊乡下租房,再把在城里的房子租出去,既享受了生活,又得到了一笔很大的收入,这种趋势在疫情前已经显现出来。
疫情给了人们的启示:人口密集的地段不再是过去认为的黄金地段,比如北京二环内房子达十几万甚至二十几万!现在明白了人口密集的地段,反而是传染病高危区!为了保命、为了健康、这些地方要敬而远之。
所以疫情促进了一些有条件和追求健康的人向城郊乡村转移,中国逆城市化以疫情为起点,开始了!
疫后,离大都市(一定是大都市!)不远,环境好的地方(一定是不远的地方,因为这些人还要进城办事,会朋友)将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地方。
我在城郊村里有个家,有个心情、健康可以依托的地方,将成为时髦!
八、公益设施建设
这次疫情给政府拉动经济提了一个醒,它将加大公益设施投入。过去政府侧重鼓励建房买车,后来修路。为了让经济循环起来,让更多人就业,有收入,为了得到国人的认可,疫后城市乡镇乡村的公益设施,比如健身场地、公园、厕所、体育馆、城市乡村道路绿化美化等有助于改变环境、有助于提高国人健康的设施,都是政府投资的方向。
九、促进了农业转型升级
中国的农业很弱势,人多地多,但种地亏本,一直是政府非常头疼的问题。过去笔者对此体会不深,但去年,算是深深体会了!朋友在北京郊区种了大面积的南瓜、萝卜,此地农民30年前离开,土地没有用过化肥农药,我们也没有用过化肥农药、除草剂,真正是天然无污染的原生态食品!但种出来后,卖不出去,烂在地里!南瓜市场批发价0.4元一斤,还不及雇人人工费!你说你是原生态,人家理都不理,后来一打听,全国搞原生态种植的企业没有一家不亏损!因为大家的健康意识还没走到这一步。
最近,除了笔者知道疫情期间提高免疫力的食材食品卖火了,又了解到河北易县一级苹果卖完了,二三苹果没有卖,苹果一级、二级、三级只是外形的不同,质量一样,为何价格、销路不是一个结果?
这告诉我们:人民对食品的需求从数量型转向了质量型;从追求口味转向了追求健康。
还有中药的药膳,虽然到了这个时间节点,但大众顾钱不顾命,没有重视起来,通过这次疫情才知先顾命后顾钱,药膳将被大家重视起来。
有了健康意识,有了追求,就有了市场,对企业就有了机会。
“先食疗、后药疗”这是中华民族的祖训,大众把健康着重点从药房转向了厨房,将一日三餐的主食变为有助于健康的药膳,药膳将成为以后中国人饮食变化的趋势。
药膳有助健康,但食材都是化肥农药污染过的食材,也达不到健康的目的。
所以种植没有化肥农药、没有污染,有利健康的中药养生食材,将是中国农业的方向!
它将是改变农业种地亏本的一条路径。
十、美丽乡村建设
“实施乡村战略,打造美丽美好乡村”,一直是中央倡导的、习再三强调的:“要把它放在全党全社会的首要位置”。
中国到了产业升级阶段,产能过剩、企业倒闭、房地产又出现拐点,大批进城的农民,因此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怎么办?
这就是中央开出的药方。
疫情将产业升级的负面影响推至更高!
疫后,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将加大美丽乡村的建设和政策倾斜,三权分离、集体建设用地可转租转让、种粮补贴等等。
可以断定:一些在城里呆不下的农民将重返农村,去过自耕自足的小农生活。
农村将美丽起来!
撤村并镇,大镇将重现生气勃勃!
农业有了方向、村庄政府大力改造,对一些企业就有了第二次机会!
《永信中药网》陈永增
手机微信:15933540095
附件
学习首部(卫键)基本法有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当人们对现行的医疗制度怨声载道,甚至爆发弱者以死相拼的时候,首部“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像春雨一样于2019.12.28日出台了!
它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顶层设计!是卫生健康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它将统领现行十几部专门法律(在基本法框架指导下修改),并引领未来有关法律的立法。它包括了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的多项基本制度和基本原则,涵盖了医疗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这部法将彻底改变现行的医疗体制方向,重塑医疗与健康生态环境。
山雨未来风满楼,情况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需要认真学习推敲,以适应改变了的新形势。
一坚持公益性原则
基本法:第3条“宗旨”: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健康服务,医疗卫生事业应当坚持公益性原则。
“宗旨”是基本法的核心,是制定法的指导原则,是基本法的方向,后面的条款是围绕它来制定的。
我的感觉是:这些年来,医疗被推向市场,实行产业化运行机制,盈利成为其目的,百姓受到极大的伤害,它已经成了社会的一大公害。
比如癌症:先检查、后手术、再放疗、再化疗,出院后继续吃药——然后再进出医院,如此循环,至止人死亡。
再如糖尿病:检查、吃药、打胰岛素、住院、出院,反复循环,直至眼瞎、腿烂、人死亡。
它是不顾及人民的生命,将工业化的流程植入医疗体系,把它做成一个产业,让你终生为它付费。所以医疗产业越做越大,大到任何产业无法给它比,医院高楼越盖越高,医院设备越来越高端、大医院的名医生越来越富有。
因为它成了产业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所以它绑架了政府、执法部门、医院、医生、媒体、名人、学者,甚至我们的政策、法律,同时对中医药事业产生了极大的摧毁力!
本来不需要手术,它偏要你去做手术!糖尿病世界卫生组织强调:不提倡药物干扰,提倡改变饮食习惯,它却让你终身打胰岛素,让你终身为这个产业做贡献;心脑血管病本来是淤血堵了血管,通过吃药完全可以解决淤堵,但它不让你吃药疏通血管,而让你做支架,让你终生吃药为它付费。 一句话:患者一旦进入了这个工业化流程,就如同任人宰割的羔羊,它不但不能延长你的生命,而且还会缩短你的生命,这种产业化体系,不但不会给你带来健康,而且对你的健康和生命带来极大的伤害!
正当全社会都明白了把医疗作为产业带来的危害时,医患矛盾激化,基本法出台了!它把被颠倒的医疗目的,重新颠倒过来!医疗不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人民健康服务,必须坚持公益性原则!
这个基本法出台后,我感觉大家早晚会看到:
1、医院不再盈利
医生由政府付工资,基本药物“0”差价,医药代表不再横行医院,医生吃回扣、收礼、过度医疗视为违法,医院——成了清水衙门。
基本法:第四十条 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坚持公益性质,所有收支均纳入预算管理,按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合理设置并控制规模。
急救中心(站)不得以未付费为由拒绝或者拖延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急救服务。
2、三级分诊
三级分诊制度,患者很难从基层、社区、农村卫生室走到县级以上医院,加上远程诊疗,县级以上医院不再人满为患。
基本法:第三十条 国家推进基本医疗服务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引导非急诊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实行首诊负责制和转诊审核责任制,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机制,并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
它是强基层,弱上层,基层主要是健康教育、指导、调理,挡住你去医院太平间的门。
3、弱化治疗环节,降低医保费用
基本法最终的目的是公益,也就是说免费医疗,当然它有一个3年左右的过程,所以它必须弱化治疗这一块,加强预防、健康教育这一块,只有这样,人们才会不得病、少得病得到健康,医保费用才会降下来。
我们国家的医保费用,已经把国家压的喘不过气来,医保费用4万亿!科研、军费、教育三项加起来不足一个4万亿医保费用!一个国家不发展科研、教育,如何强大?所以,让人们不得病、少得病,降低医保费用,也是制定基本法的原则之一。
4.健康产业新的赢利点
治疗这个环节被弱化了,被严管了,医生再过渡医疗、开大方、吃回扣上了法,是犯法行为。治疗这块大蛋糕没有了,它不再是产业。
那么大健康的主要盈利点在哪里呢?
糖尿病、心脑血管病、三高、肥胖、痛风等占据中国人口半数以上,这些病统称为代谢性疾病,代谢病疾病是吃出来的,如果不改变饮食习惯,打多少胰岛素、吃多少降压片降脂片都无济于事,好像一个漏水的桶,永远灌不满水!只有改变饮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吃出来的病(但医疗成了产业,没有一个专家站出来告诉你真相),所以药膳才是今后企业瞄准的方向。
还有,健康饮食必须有安全的食材。种植安全食材和做药膳,才是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产业,“从药房到厨房”,它将替代今天的医院、药厂、饮片厂和大部分药店的功能。
新形势下健康产业盈利点应当是:养生养老、健康管理(含教育)、康养、药膳、健康农业几个方面。
5、药厂、饮片厂
医疗快接近公益了,医院采购统一招标,中国5000多家药厂,严重产能过剩!中标企业尚能喘息,大部分企业就此结束生命!所以我们会看到5000多家,会有上千家、上千家倒下,最终去掉大头5000家,剩下零头,几百家!这几百家恐怕还是美国四家的百倍!这是市场成熟的结果。
希望大多数药厂、饮片厂,不要奢望自己能活下来!人家已经下了死亡通知书,望你尽快安排后事。还有给药厂供药材的商家,望你尽快收账,不要等到药厂倒闭了,钱没有了。
6、药厂的营销队伍
因为这些年来药品的销售一直是灰色交易,行贿和受贿——离了这4个字,卖不了药品。但基本政策法规变了,潜规则自然废弃了,再如此下去是犯法行为了,所以药厂养着的一大批营销人员成了负担。闻说天津一家知名药厂在基本法出台同一时间,企业已降半价将营销集团卖了!!将回收的钱,投入了研发。
基本法:第五十四条 医疗卫生人员应当遵循医学科学规律,遵守有关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和各项操作规范以及医学伦理规范,使用适宜技术和药物,合理诊疗,因病施治,不得对患者实施过度医疗。
医疗卫生人员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要、非法收受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没有真正能治病、过得硬的独家产品,有的只是谁都能生产没有科技含量的产品,要想活下去,是很难的,厂家必须把人力、财力放在研发上。
全国或者省统一采购,将死掉一大批药厂、饮片厂,这是即将看到的结果。
二关于中医药管理和监督机制
基本法:
第九条 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中的独特作用。
第六十六条 国家加强中药的保护与发展,充分体现中药的特色和优势,发挥其在预防、保健、医疗、康复中的作用。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等共同确定。
基本法是一个大框架,它随之而来的是管理机制和有关法律条文的建立和调整。通过第9条、第66条看,中央如果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体现中药的特色和优势。它将建立一套与西医、西药平行的管理、监督机制。
与人大12月28日通过基本法同时,人民日报首次刊登了评论员五评——中医药的文章,文章代表了中医药界的呼声和上层对中医药认识,这里引用人民日报评论员五评——中医药的一段话:
坚持中西医并重,需要改变“中医西管”的局面。中医药法规定:“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作用。”然而,一些地方中医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基层服务能力相对薄弱;一些部门简单套用西医药标准评价中医药,中医机构发展缓慢……凡此种种,皆因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不健全,特别是中医药管理机构管理职能薄弱。实现中西医并重,需要制定体现中医药自身特点的政策和法规体系,实现分类管理、分业运营。同时,加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综合改革强调的不是一招一式,而是系统性、集成式改革,以“一马当先”带动“万马奔腾”,以一域服务全局,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制度。
当读者知晓基本法出台,同时第一眼看到人民日报“五评”和这段话,感到非常震撼和鼓舞!大有春风拂面、鸡鸣天晓的感觉,
夜半三更呦——盼天明,
寒冬腊月呦——盼春风!
中医药界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 永信中药网》 陈永增
手机微信:15933540095
|